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百年华诞,5月27日,学院党总支前往永泰县嵩口镇开展“赓续红色基因 传承古厝文化”主题党日活动。学院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部分党外人士参加了此次活动。
寻访赤水村:铭记红色历史,赓续红色基因
不忘来路,方能知道归处。全体人员来到革命老区基点村——永泰县嵩口镇赤水村。一片绿林掩映,一座淳朴厚重的老宅前竖立着一块褐色石碑,上面刻印着:“中共福建省委闽中特委联络站旧址”。红色题刻凝练一段红色历史。阳光照耀着这座老宅,正如同1944年那个炙热的夏天。1944年6月起,福建省委闽中特委以老宅为联络站,带领赤水村广大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工作。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站在革命前辈工作过的地方,在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海带领下,全体党员佩戴党员徽章,面向党旗,高举右拳,再次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
口中的誓言,心中的信念。我们将继续不断学习革命精神,传承革命命脉,赓续红色基因,履行党员职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谱写新篇。

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寻访嵩口古厝群:保存城市文脉,传承古厝文化
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全体人员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古镇中心。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调研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这里保存着众多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中,始建于宋朝的龙口厝是规模最大的围拢屋式民居,由龙口祖厝、和也厝、宴魁厝以及拔魁厝组成,共有房屋200余间。
走在整洁的鹅卵石路上,身处充满生活气息的古厝群,我们看到传统与现代融合交错,感受到古为今用的无限魅力,古建筑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焕发新的生机。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利用好文化遗产,加强学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培养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必将是我们今后办学的重点。

郑建辉副教授作古厝保护介绍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历史之河奔流不止,文明之光绚烂永恒。这一堂生动深刻而富有现实意义的党史学习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课,告诉我们: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古厝文化,是新一代共产党人的担当和使命。我们要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